首页 资讯 正文

香槟开早了大半年!GDP超日本“坐四望三”,印度还是太超前

体育正文 128 0

香槟开早了大半年!GDP超日本“坐四望三”,印度还是太超前

香槟开早了大半年!GDP超日本“坐四望三”,印度还是太超前

这(zhè)几日,印度沉浸在国内生产总值(GDP)超越日本的喜悦中,不过现在开(kāi)香槟庆祝还为时过早。 这一切(yīqiè),起源自(zì)印度国家(guójiā)转型委员会首席执行官(CEO)苏布拉马尼亚姆(B. V. R. Subrahmanyam)日前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称,印度经济体量已经(yǐjīng)超过日本,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。 在做出这一宣称后,很多印度民众开始(kāishǐ)欢呼。自(zì)2024年印度GDP超越原宗主国英国后,这似乎是另一座里程碑。不过,很多人(rén)并没有注意(zhùyì)到苏布拉马尼亚姆自己的澄清,他表示相关数据基于预测,换而言之,还要等等。 近年来印度经济(jīngjì)以较快速度增长,而日本经济则长期停滞不前。印度经济总量超越日本确实只是时间问题,但总量数据(shùjù)只能反映经济体的(de)整体规模,而人均GDP更能衡量民众的平均收入、生活水平与财富分布(fēnbù)情况。 印度(yìndù)金德尔全球大学教授黄迎虹向第一财经(cáijīng)记者表示,相较于超越英国和日本,印度学界如今更(gèng)关注GDP进入“世界前三(sān)”的意义,因为这不仅意味着经济总量的提升,更标志着综合国力在某种意义上将跻身全球前三。 苏布拉马尼亚姆日前(rìqián)在新闻发布会上称(shàngchēng),印度经济体量已增长至4万亿美元,仅次于美国、中国和德国,并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四(dìsì)大经济体。为了佐证观点,他还援引(yuányǐn)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的数据加以证明。 他表示,当前地缘政治(zhèngzhì)和(hé)经济环境对印度有利,还(hái)满怀信心地说:“只有美国、中国和德国(的经济体量)比印度大,如果我们坚持目前正在计划和考虑的事情,在未来两年半至三年内,我们将成为第三大经济体。”言外之意,把德国作为日本之后的下一个目标(mùbiāo)。 苏布拉马尼亚姆的宣称很快(hěnkuài)就被同事“打脸”。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成员、著名(zhùmíng)经济学家维尔马尼(Arvind Virmani)不久后就向(xiàng)媒体表示,印度还没有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,但“我个(gè)人相信,这将在2025年底实现。我们需要全年12个月的GDP数据来证明这一点。在那之前(zhīqián),这仍然只是预测”。 苏布拉马尼亚姆的疏漏源于对IMF《世界(shìjiè)经济展望》报告的“误读”。根据报告,印度2025财年(cáinián)(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)GDP的预估数据为41870.17亿美元,而日本2025自然年GDP为41864.31亿美元。照此比较,印度将以(yǐ)5.86亿美元的极其微弱的优势超越日本,晋升全球第四大(dà)经济体(jīngjìtǐ)。 所以即便按照IMF的统计(tǒngjì),印度也要(yào)到2026年3月才能在GDP上超越日本。 IMF并不直接负责收集一手的(de)经济数据,而是从各国(gèguó)政府(zhèngfǔ)手中获取数据再进行汇总(huìzǒng),导致不同口径进行统计的数据最后呈现在一张报表中。印度向IMF提供的数据以财年统计,而日本提供的则以自然年呈现。 印度之所以能够在(zài)不久的将来(jiānglái)超越,一方面是印度经济(jīngjì)近些年(nián)稳步向前,另一方面是日本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增长问题。由于老龄化严重等原因,2000年至2019年期间,日本经济产出仅增加2000亿美元,年均增幅不足0.25%。根据IMF《2024年世界经济展望(zhǎnwàng)》,日本经济在过去10年萎缩了1.3%。 而(ér)对于即将(jíjiāng)到来的超越,很多印度经济界人士保持着清醒(qīngxǐng)的头脑。印度马恒达集团董事长阿南德·马恒达(Anand Mahindra)在社交媒体X平台上强调(qiángdiào):“在欢庆成就时,我们必须保持清醒。”他补充道,印度的下一个飞跃应聚焦于提升(tíshēng)人均GDP,而非仅满足于在GDP总量上超越德国。 同样根据IMF数据,2025财年印度人均GDP仅约为2800美元(měiyuán),列全球第(dì)140位上下,在金砖国家中最低。虽然整体GDP迅速增长,但财富却极度集中。2023年有报告显示(xiǎnshì),印度最富有的1%人口(rénkǒu)拥有超过全国40%的财富。若将收入前5%的人口剔除,剩余(shèngyú)人口人均收入仅为1130美元。 对于印度经济总量(jīngjìzǒngliàng)“超英赶日”,印度总理莫迪已经把(bǎ)它列入了自己的政绩。 早在2023年8月(yuè)15日,莫迪在出席印度独立日庆祝仪式并发表讲话时,向印度民众保证(bǎozhèng),未来五年(wǔnián),印度将面临“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”,成为仅次于美国、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。 2024年4月14日,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在新德里总部公布了名为“莫迪的承诺”的竞选宣言。在宣言发布会上,莫迪提出要在2047年使(shǐ)该国成为“发达国家”的愿景。他同时承诺增加社会支出(zhīchū)、发展基础设施、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(zhìzào)中心(zhōngxīn)等。 当前印度经济依然保持着高位增长。印度在5月30日公布的(de)2024财年(cáinián)GDP,同比增长达(dá)6.5%,虽然比2023财年超过9%的增长率有所减速,但放眼主要经济体,依然是不错(bùcuò)的成绩。经济学家表示,物价上涨的放缓促使消费的恢复,政府(zhèngfǔ)与企业大规模的投资也支撑了经济。 不过要成为(chéngwéi)莫迪所说(suǒshuō)的“发达国家”,印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尤其是(shì)印度经济的结构是否开始合理化转型,才是支撑经济长期向好的关键。长期以来,印度经济增长高度(gāodù)依赖金融、保险、房地产等服务业,但制造业一直十分薄弱。 莫迪(mòdí)政府从执政伊始就开始推广“印度制造”,强调发展制造业,希望将印度打造成具有竞争力的全球制造业中(zhōng)心,结果(jiéguǒ)事与愿违,制造业在印度GDP中的比例近年来不升反降。 如作为“印度制造”的旗舰项目,莫迪政府2020年(nián)推出“生产关联激励”(PLI)计划,希望通过产业政策和专项资金(zhuānxiàngzījīn)扶持,推动电信、汽车、光伏产品、无人机、半导体、家电等(děng)14个领域(lǐngyù)的制造业企业扩大在印度国内的生产规模。但到2024年,计划实施(shíshī)4年后,不少参与企业迟迟没有开工。印度商工部也证实,截至2024年10月,PLI计划相关企业仅(jǐn)完成1519.3亿美元产值,仅占目标值的37%,补贴(bǔtiē)发放不足原计划的8%。 尽管印度试图借助地缘格局变化(biànhuà)和全球供应链(gōngyìngliàn)重构,吸引(xīyǐn)制造业到印度落户,但很多到印度投资(tóuzī)的制造业企业表示,他们很难在印度找到适合的劳动力(láodònglì)。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,印度年龄中位数不到30岁,这本应是巨大的优势。但如果不能及时匹配教育和培训,人口未必就一定能够成为红利。 根据印度劳工和就业部2025年5月(yuè)发布的《定期劳动力调查》,印度的劳动力参与率,尤其(yóuqí)是女性的参与率仍然很低。每年有数百万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,但正规部门并未(bìngwèi)创造出足够的就业机会。 黄迎虹认为,印度大量的人口并(bìng)不等价于人口红利,他说:“人口要转为红利,必须有良好的教育,必须有产业,必须有足够的社会尊重(zūnzhòng)和自由。” 他进而表示,印度如要加速发展,需要(xūyào)做好上述工作,才能充分发掘潜力(qiánlì)。 (本文来自第一(dìyī)财经)
香槟开早了大半年!GDP超日本“坐四望三”,印度还是太超前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